2月6日,《证券日报》刊发《柳工“重生”:老牌国企如何“混”出活力“改”出动力?》《柳工混改实践带来的三方面启示》(见次条)两篇文章,深度解析柳工这家老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如何以改革之翼,扬帆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柳工“重生”:老牌国企如何“混”出活力“改”出动力?
广西柳州地处桂中腹地,自然景观优美,工业底蕴深厚,20世纪初涉足机械制造,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机械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就生长在这一片灵山秀水之间。
67岁柳工的“智慧重生”
柳工的故事始于67年前。1958年,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迁往柳州,500多名创业者从上海等地奔赴柳州,他们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物资短缺的困难,在次年2月份筹办新的工厂。新工厂定名为“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这就是柳工的前身。
此后,从1960年研制成功第一台80马力的履带推土机,到196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再到1971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柳工从艰难初创逐步走上发展正轨。1993年,柳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如今的柳工,与当年的传统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相比,已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一幅现代化工业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工人与机器配合无间,两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以往传统工厂里叉车往来穿梭、笛声喧嚣的画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高度集成且精密运作的智慧物流系统。挖掘机的各类零部件,通过空中悬挂轨道与地面智能运输线有条不紊地被精准输送至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效物流配送网络。
在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平均每5分钟就能听到一小段音乐,这意味着又一台装载机成功下线。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工厂里,每一个生产环节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共同演绎出一曲高效、精准且品质卓越的“生产乐章”。装载机智能工厂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化、低耗化、高效化、减排化以及无人化作业目标,工厂在下料、焊接、加工、涂装、物流等各个关键环节以及装配等领域都进行了优化升级。”
在“智慧大脑”的强力驱动下,柳工两大工厂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通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智能装配工厂人力成本减少20%,整机质量外反馈率下降71%,订单交付时间缩短48%。
混改激发内生动力
巨大的变化背后,是柳工人始终应时而变,锐意进取,从未停止过改革的步伐。
柳工董事会秘书黄华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05年后,随着规模扩大,公司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管理层也意识到公司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激励机制不够市场化、产品结构待优化、业务周期性明显、决策过程冗长等。
柳工彼时的困境不是个例。为了破解老牌国企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应时而生。此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大力推动下,柳工混改被提上日程,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2018年,柳工正式启动混改工作,并在2019年11月份整合下属6家子公司的主业资产,组建了混改主体——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有限”),为后续的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和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集团”)精心遴选了7家战略投资者,其中6家具备央企背景或为国家级基金。2020年12月份,柳工有限与上述7家战略投资者签订总额31.92亿元的《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协议》,同时,公司1000多名骨干员工以2.23亿元增资进入柳工有限。本次混改引资工作合计募资34.15亿元,形成了柳工有限新的股权结构:柳工集团持股约51%,外部投资者持股约45.8%,员工持股约3.2%。
2022年,柳工吸收合并柳工有限及其持有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公司股份,整合主业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混”是开始,“改”也要跟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和机制后,公司如何大力变革才是关键。为此,柳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从公司治理、战略布局、技术变革、国际业务、降本增效、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十二个方面着力,力图解决柳工过去存在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最终取得良好成效。
据悉,在公司治理方面,由于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并建立员工持股平台,柳工的治理结构从过去的一股独大机制转变为多股东结构,公司决策更加市场化、执行力大幅增强。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结合行业形势及时将战略目标调整为“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即“三全战略”,并持续推进。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在2014年成立专业团队研发电动化产品,并在2019年发布首款电动装载机。在国际业务方面,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出海”为核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不断完善全球经销网络、持续打造后市场能力,建立稳固的“渠道、产品、服务”铁三角。
抢占竞争先机
随着混改取得成效,黄华琳表示,目前柳工已迎来“国企的平台,市场化的机制,国际化格局”的崭新阶段。一方面,柳工依托过去国企的背景,公司治理高度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机制后,公司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在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一台台柳工机械,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出色的性能,畅销于全球各个角落,强力打响了“柳工”之名。
经历大刀阔斧的变革,柳工的经营业绩迎来了显著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营收方面,2016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70.1亿元增至27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22%。柳工近日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58亿元至14.75亿元,同比增长45%至70%;预计扣非净利润为10.66亿元至12.83亿元,同比增长88%至126%。
在产品结构方面,柳工在挖掘机和装载机领域表现出色。近两年,其挖掘机国内市占率提升至超14%。装载机(含电动装载机)领域,柳工稳居市占率榜首。此外,为了打破机械行业传统周期限制,柳工还积极开拓高空、农业机械及工业车辆等新业务,打造日益多元合理的产品结构,公司从单一产品龙头向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机械装备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化、无人化、共享化的“新五化”时代渐行渐近,工程机械装备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才能够满足更高标准的施工需求。这也要求行业内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黄华琳进一步表示,柳工经混改涅槃,公司发展内核发生根本性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柳工以“三全战略”为目标,在“新五化”引领下开展一系列智能制造项目,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柳工全价值链智能化升级,通过不断打造新质生产力提升公司“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
近日,继国内首台4280DE电动平地机交付西北大客户后,柳工4280DE电动平地机交付仪式在南部某矿区隆重举行,象征着合作共赢的金钥匙递交至客户手中,这是柳工以新能源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客户转型升级的又一成功实践。
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汇聚成推动行业前行的磅礴力量。本期柳工挖掘机服务万里行活动来到湖南,探访了与柳工携手共进多年的老客户——洪老板。 洪老板经营着一家木材加工企业,承包了几千亩林场,这些年陆陆续续采购了柳工挖掘机二十多台,其中不少设备都已经服役多年。
在轰鸣的工地现场,挖掘机如同钢铁巨臂般支撑着城市建设。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深耕者,柳工--湖北柳瑞深知每一台设备都承载着客户的信任与期待。自即日起,我们正式启动"快人一步 全心守护"走访行动,组建由研发&质量人员&资深工程师构成的团队,为东部区域客户提供全方位设备保障。
一条跑道 串起2004到2025的炽热坐标 每一次加速 都是中国制造与世界对话的脚印 今天,在“世界的跑道”上 看柳工设备 如何跨越山海、刷新极限 A single runway connects the milestones from 2。
廊坊 LANGFANG 京畿锁钥,潮白奔流, 这片横跨京冀的战略腹地, 正以世界级航空城为锚,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的澎湃动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柳工装载机群正开疆拓壤———— 土方装载、搬运建材。
在工程机械行业,柳工不仅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著称,更以全方位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近日,柳工挖掘机服务团队与战略大客户安能集团携手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械手专项培训活动,为双方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