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徐工董事长王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在11月3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平行论坛环节,7位重量级国企掌门人和专家学者现身济南共商企业改革大计,引发大量围观。
“塌下心”,心无旁鹜做好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如今再提振兴实体经济,聚焦实业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众多企业家看来,新时代做好实体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塌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做好。
“我们徐工,是从一而终”,在徐工王民董事长看来,做好实业的关键就是“坚守”,“坚持干下去,一辈子做一件事,中国的工业化,共和国建立的时候真的是一贫如洗,70年过来了,我们改革开放,我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我们不断的追求创新,徐工是市属企业,这样坚持下来,一根筋的干,心无旁鹜的干。”
而同样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山东重工集团,也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谭旭光董事长表示,“我们的第一轮改革解决了生态问题,把大家都统一到一切围绕发展上,第二轮改革则要造血。”在谭旭光看来,即使房地产做得好,也无益于培育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主业实业的载体,主业实业的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场的嘉宾颇有同感,纷纷表示,一个企业只有关注主业实业才能攀登到实业顶峰。
“俯下身”,机制创新增强发展驱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谁抓住了创新,谁就能有主动权。
而做实业的创新,不光是在技术水平上的创新,更多的是要“俯下身”,将企业内部机制打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万华化学集团廖增太董事长也分享了企业改革的诀窍,“我们先后做了5次混改,可以说是不惜余力。”廖增太表示,除混改外,万华去年实现整体上市,管理层级大幅度压缩,这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扫清了障碍,开拓了集团国际化道路。
而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代表的徐工,今年也将取得国企混改的重大突破,在王民看来,最重要的是机制,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国企来说,政府不但要正确选人,而且要足够的信任并放权。
“徐工通过混改以后,中国的优秀民营企业也能够参与进来,徐工的未来,通过这次大力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我想徐工达到世界前三的目标是指日可待,只会提前,不会推后。”
阅读119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杨东升董事长跨年演讲的10个瞬间,哪一条戳中了你?我常看的号徐工叉车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低质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近日,全省移动源管理现场会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务虚会在徐州召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英剑波带队赴徐工汽车调研,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讨深入到企业一线,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徐工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夏泳泳陪同。
乙巳蛇年春节将至 昨天,《人民日报》文化版 中国的春节 世界的春节(中国文化行) 关注国内外欢庆春节的 不同方式与多种场景 其中一篇文章 “南半球的春节有点‘热’” 报道了在徐工巴西的过年体验 。
水利一线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8个方面重点任务中提出:加强重大水资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期间国家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通启运河水利枢纽工程为南通城建水利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
在起重机的维修和保养中,备件的选择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维保过程中各位老板是否常常因无法选择更换原厂备件,还是更换副厂备件所困扰呢。 那么,本期就来“深扒”一下原厂件和副厂件的那些事儿。
“信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求我们“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也勉励“大家要充满信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徐工“数智赋能,链接全球”质量管理模式,持续推动质量变革创新,全面构建预防型质量管理体系。1月20日,铲运事业部召开2024年度质量大会,事业部领导干部、职工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事业部质量保证部部长梁娟汇报了2024年质量工作总结及2025年质量工作策划。